手机美网
扫码关注 中国美网 有礼相送

【苴却砚史料汇编】苴却砚传奇

作者:张关华 ·30 浏览 ·2021-09-09 13:42:23


 

苴却,今云南省永仁县的古地名。在元明时代,苴却系土司管辖,苴却乃彝语之译音,苴有勇猛、壮大、显赫之意。元明时代的苴却归云南省大姚县管辖,设苴却卫,在清朝改置为苴却巡检,1924年升为永仁县后即废苴却名(苴却砚,是以古地名命名的名砚,“苴”应读“左”音而不宜按普通《新华字典》中“苴”的注音读“居”音)

苴却石生长在金沙江南岸的悬崖陡壁上,主要产地的小地名叫大堡哨,位于仁和区大龙潭彝族乡与平地镇的交界处,原属楚雄府大姚县苴却巡检司领地,1924年后归永仁县管辖197410该砚石产地的行政区域划归攀枝花市(原渡口市)仁和区管辖。

现就古苴却砚、新品苴却砚、苴却画、苴却砚辉煌、砚雕业盛世的传奇故事略作解读,以飨读者,并就教同仁。


一、古苴却砚


据当地人传说,早在清初,干海子(古苴却石产地)村倪氏家族,有一倪秀才,赴京赶考时购下一方铜雀砚带回乡里,家人如获至宝,并从中得到启示,引发了制砚的雅兴,认为本乡本土中有诸多的奇石,可作石砚。于是,在这穷渊深谷中便响起了开山凿石制砚之声,历经倪氏几代人的艰辛,苴却砚渐渐显赫于云南、四川两地,拜师求艺者渐多,除干海子、龙潭村数十户人家以雕砚为生外,外地工匠纷纷涌入学艺操业。到了清末,人才辈出,名家迭起,尤以寸秉信的制砚技艺最佳。

寸秉信生于1854,因家贫,12岁便开始学制苴却砚,经数十年的艰苦探索和辛勤劳动,技艺日渐精熟,成为当地颇为有名的制砚师。他雕琢的苴却砚,不但精湛慎密,而且古朴典雅,栩栩如生;所雕的龙凤呈祥、双龙戏珠、花鸟虫兽等活灵活现。1909,云南省大姚县苴却巡检宋光枢取砚三方赴巴拿马国际博览会参展,由于该砚图饰简练,线条明快,生动别致而受到好评,被选为文房佳品。

苴却砚享誉海外后,清政府曾派员赴云南考察,准备运料和招工匠进京制砚,后因清封建王朝迅速崩溃而告吹。1913,云南省政府拟在昆明建一苴却砚厂,命寸秉信到昆明传授技艺,遗憾的是,寸未及起行即病故,生产苴却砚之事再次告吹。后屡次有人建议省府开发苴却砚,终因军阀混战,政局不稳而搁浅。

往后,制砚工匠挑石走出了深山,有的迁至苴却街(现永仁县永定镇)租借街道铺面,边雕刻边出售,形成了自然分工合作的态势,在干海子一带有专门从事开采砚料的采石工,马帮中有专门负责驮运石料的“马锅头”;1934年永仁县商会呈报资料:15家制砚作坊,数十人操业。享有名气的制砚师有寸怀龙、钱保周、李瑞廷、钱秉初、张文怀等,时任县参议长兼作商人的姚斐然,曾在昆明开设永生商号,经营的本地名产中首推苴却砚,得到了昆明富商、官员、文人的崇爱,古苴却砚成为赠送挚友、官员的礼品。据说,龙云用笔时亦曾使用苴却砚,闻一多先生的案头也曾有苴却砚一方。

古苴却砚最终歇业于1952年。古称“不毛之地”的攀西地区,经济落后,文人墨客少,对苴却砚的需求量少;用砚台磨墨取汁的方式渐被成品墨汁取代,导致苴却砚的实用性减弱,需求量下降,销售不易;再加上交通闭塞,制砚工匠需肩挑背磨,翻山越岭,才能把苴却砚运到会理、西昌、大姚、昆明等地销售,换回生活必需品,其艰辛可想而知。到1952农民在“土改”中分得了土地,他们便放弃了雕砚而专事农业,苴却砚生产随之息业,一代名砚从此沉寂于历史长河之中。


二.新品苴却砚


苴却砚的重新开发,贡献最大之人,首推“金石行家”罗敬如先生。罗敬如(1917- 1997),四川三台人,30岁后,以教书为主要职业。因自幼酷爱艺术,尤擅石雕,创作的“长征组雕”等作品,有的获省级奖,有的被国家级博物馆收藏,有的被选送出国参展。1952,解放不久的西康地区百废待举,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罗敬如却自愿要求到条件艰苦,而石源丰富的西昌地区工作,随即带着妻儿从三台来到会理县中学任教,并致力于该地区雕刻石材的开发利用,被人们称为雕刻石材的“活字典”,石雕艺术家。原四川省委书记杨超曾专程登门造访,并欣然题赠“金石行家”。

1953,罗敬如先生在会理民间发现了一方石砚,为其石质和石眼的特色所吸引,当即买下收藏,此后又在民间收藏到一方石质类似的砚台。通过观察试磨,证实两方砚的石质属上等砚材,石砚上有石眼若干(但制砚者完全忽略了石眼的存在未作任何特殊的加工),这样罕奇的石眼只有端砚石眼可与之媲美,极具开发价值。在这地处偏远、经济不发达地区连续发现两方类似的石砚,可推知其石源产地离此不远,于是便产生了到砚石产地踏探的强烈愿望。从此,他开始了对石源的探访,苦寻三十余年未果。

1984时任市政协主席的李原先生到云南开会期间得到消息:有一位新加坡客人曾向云南省有关人士多次打听苴却砚的生产近况,当获知此砚早已停止生产时非常遗憾。喜爱艺术的李原及时将这条信息带回了攀枝花市,并在李原的直接领导和支持下,成立了攀枝花市工艺美术公司,开发攀西珍贵的工艺石材,骋请已退休的罗敬如先生为该公司顾问。该公司后来经营家电业务,此举违背了原市委、市府开发非金属矿的初衷,罗敬如怏快回到会理,苴却砚的开发又一次遭遇挫折。

 

经多方打听,罗敬如从攀枝花市文管所的一位同志那里得知他收藏的石砚为苴却砚,并初步探明苴却石就产于攀枝花市境内金沙江边的悬崖陡壁之中。罗先生大喜过望,遂与学生喻文香,儿子罗伟先等人讲一步查访,又经钱必生(仁和区委党校讲师)指点、引路终于在1984年底找到了石源运回了样品。有趣的是:对这种罕见的苴却石,当地村民已不知其用途,大多用它来砌猪圈、垒菜园子,在一些农舍的房顶上或墓地里,时有散落的苴却石。

在罗敬如先生的亲自指导下,弟子喻文香和儿子罗伟先分别执刀,19854制成了两方风格相同的“云龙鸳鸯砚”。在随后的多次察勘和采石洗料的比较研究中,又发现了一种高档次的新砚材。新砚材与旧砚料相比,具有石眼更多更好,石质更加细腻润泽,石品花纹更加绚丽丰富的优点。

1987年初春独具慧眼的市光华实业公司经理杨天龙筹资创办了“攀枝花市苴却砚厂”,并兼任厂长,骋请罗敏如为技术总顾问。罗春明、罗润先为工艺美术师,进行业余指导,调来罗伟先任副厂长专管技术生产,一家只有8(3名业余的技术顾问)的生产苴却砚的小厂悄然延生了,此后,该厂又招收了首批砚雕学工10余名,苴却砚由此进入上式生产。创业者们根据市场反馈的信息,对生产工艺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创新,以充分利用苴却石材上丰富的石品花纹和珍贵的天然石眼为原则。致力于探索具有攀西特色的苴却砚雕制风格。

苴却砚厂成立前后,时任副市长的李之侠同志筹建了“攀枝花市工艺美术协会”。并亲任会长,罗春明任副会长。由该协会牵头,将攀西地区一些工艺美术人才召集起来,其中大部分是罗敬如的学生。在罗敬如先生的指导下,集中力量进行苴却砚的开发研制,历经艰辛,饱尝苦涩,相继研制出了一批题材广泛,造型新颖的苴却砚新产品。历史题材的有太白醉酒砚、东坡游赤壁砚、曹操渴贤砚等;神话题材的有女娲补天砚、九色鹿砚、飞天砚、反弹琵琶砚等;传统题材的有二龙戏珠砚、龙凤呈祥、九龙砚等;山水花鸟鱼虫题材的有蟹趣砚、残荷青蛙砚、蜻蜒点水砚;诗情画意题材的有“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砚、云中君砚、夜泊枫桥砚等。这批新砚具有较强的罗氏工艺风格,既延续了民间雕刻的细腻夸张的风格,又讲求主次关系,虚实效果,熔中国诗、书、画、印于一炉,深得中国传统文化之神韵,形成了新的一派风格,体现了较高的工艺价值。

新品苴却砚一经面世,很快受到国内外行家的好评,在文房四宝行业、鉴赏家、收藏家中引起了很大的反响。1988820余方新品苴却砚在成都举办了苴却砚观摹会,受到四川省书画界、新闻界及有关专家盛赞,省内各报争相报道。同年11,杨天龙先生带几方苴却砚样品赴北京,经名人,专家鉴定后,佳砚美誉动京华。198912108方苴却砚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展出,中国文房四宝协会常务副会长主持开幕式,中国文房四宝协会名誉会长方毅先生为开幕式剪彩,方毅、溥杰、启功、千家驹、黄胄、董寿平、刘炳森、郑眠中、王骡举等名家纷纷题词盛赞。在京的许多著名书画家,鉴赏家出席开幕式,首都各报竞相报道。从此,苴却砚跻身中国名砚之列,深受海内外有关人士厚爱。

 

三、苴却画

 

苴却画,是适应市场之需,采用高浮雕或俏色薄雕的新技艺制作的苴却画挂件。它既源于苴却砚的雕刻艺术,又是雕技更上一层楼的苴却石雕艺术。苴却画中,引起强烈反响的是应丽江“剑南春文苑”之邀由罗氏三兄弟创作的“香格里拉故事”苴却画系列挂件。

20016,丽江剑南春文苑进行装饰装修时,拟定在文苑廊道上的画框里展示香格里拉的故事精粹,将当地民俗风物与香格里拉文化现象融合在一起。但如何表现“蓝月亮山谷”的“香格里拉”故事呢?负责实施文化创意策划的杨桦先生带着这一难题,寻遍了丽江城内的木雕和石雕艺术家们,因文化创意与构思的要求极高,无人敢接招!碾转找到了攀枝花市天工艺苑的罗氏三兄弟试探性地提出了在苴却砚上镌刻香格里拉故事的想法及构思:用苴却砚上的绿称、黄膘及蓝眼来表现小说故事中所描绘的“日月之城”、“蓝月亮山谷”、“天池草海”等丽景。罗氏三兄弟立即表示了认同及称道,认为这才是真正意义上发挥了自身的创道性,使然与人文、传统与现代、小文章与大文化有机地融合为一体,并以极高的艺术形象表现出来,可谓旷古绝作。待罗氏三兄弟承接研制苴却画后,杨桦进一步提出:请罗氏三兄弟按英国著名作家希尔顿的《消失的地平线》的故事先设计出草图,草图送审合格后,才能按图试制苴却画,确保苴却画能演绎精美的香格里拉故事。达成共识后,杨桦便将带来的《消失的地平线》一书留给了罗氏三兄弟,罗氏三兄弟用时一周,精读了《消失的地平线》,并按照书中所描绘的人物和意境,又经--周时间设计了十余幅苴却画草图;草图得到丽江剑南春文苑认可后罗氏三兄弟精心创作了首批充满梦幻情调的“香格里拉故事”的苴却画作品。试制的首批苴却画摆放在丽江剑南春文苑后用户给予了高度赞誉并欣喜地表态:随后的苴却画,不用先画草图送审了,也不用再试制了!全权委托罗氏兄弟设计,直接制作成文气雅然的苴却画。就这样,罗氏三兄弟适应市场之需,成功研制出了一组融奇石妙品、民风民俗为一体的苴却画。

这组苴却画巧用32方苴却石的石品花纹和石眼,雕刻出壮丽雄奇的冰山雪峰、蓝月亮山谷及山谷中各色人物的传奇故事,演绎了一次“走进消失的地平线还原香格里拉故事”的苴却传奇。经此点缀"“剑南春文苑”被盛赞为古城改造典范之作,成为丽江古城中又一靓丽之景。

苴却画在丽江剑南春文苑获得成功后,苴却石浮雕挂件成为人们喜爱的室内装饰。四川大学邀罗氏三兄弟为红瓦宾馆、北苑宾馆等几家宾馆设计和制作大型的苴却画,成都、重庆等地的许多爱石者也请罗氏兄弟帮忙制作家庭用苴却画;在攀枝花金沙滩漂流基地的陶然亭、苏铁宾馆、昌正茶楼等一些中高档餐饮、旅居、休闲之地,罗氏三兄弟研制的苴却画,以设计新潮,制作精美,装饰时尚而倍受业主和宾客们的盛赞。


四、苴却砚辉煌


1909,苴却砚在巴拿马国际博览会参展,入选文房佳品。

19888,数十方苴却砚在成都展出,苴却砚重现于世并获好评;同年11,杨天龙携数方苴却砚赴北京,受到北京书画界高度赞誉。

198912108方苴却砚精品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行展览,原国务院副总理方毅亲自为展览剪彩。

199111《天女散花》、《犀牛望月》砚获北京“七五”星火博览会金奖。

19946苴却砚获亚太地区博览会金奖;同年10,《牧归》、《岁寒三友》砚获首届中国名砚博览会金奖。

1995,苴却砚入选国家级礼品,由乔石委员长以国礼相赠日本天皇、韩国总统等外国元首。

1997,在中国文房四宝博览会上,苴却砚被评为“中国名砚”,获中国新技术产品博览会金奖。《百眼百猴》砚获第五届中国艺术节金奖。

20024,第十一届全国文房四宝博览会暨首届全国名师精品大展上。《济公新传》砚获金奖,《飞天》砚、《硕果》砚获银奖。

20044,《卓玛》砚获中国第十五届艺术博览会金奖。

200510,《江山多娇》砚获第六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金奖。

20064,《女娲补天》砚获第四届中国文房四宝名师名砚精品大赛金奖;同月,在第十八届全国文房四宝艺术博览会上,攀枝花送展的“天工艺苑牌高档苴却砚”被认定为“国之宝”——中国十大名砚。


五、砚雕业盛世


古有“匠人制砚、文人赏砚”之说且有“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观念作祟,文人制砚,寥若晨星。古往今来,能将诗、书、画、印的文化融为一体,并以高超的制砚技艺表现出来,不能不数罗氏砚雕。罗氏三杰制砚,讲究因材施意,巧形俏色,着力挖掘砚文化的深刻内涵,其作品在保持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富哲理,多情趣,且文气雅然,属文人制砚的典范!更值一提的是:他们将实践上升到理论高度,由罗氏三兄弟与其父的弟子喻文香合著的《中国苴却砚》,就是一本学术性极强的苴却砚专著;罗氏三兄弟还拟写了三十余篇研究苴却砚的文章,相继在《中国文房四宝》和《中国书画报》等国家级杂志上发表。为宣传苴却砚、研究苴却砚提供了详尽的理论指导。

目前,攀枝花已形成了两派风格各异的砚雕艺术。一是罗敬如先生首创,其后代弟子继承和发展的罗氏艺术风格。这一派立足于攀西乡土文化,十分讲究因材施艺,天然造化,注重“雕”与“不雕”的结合主观创造与客观发现的结合。不是强调“塑造”美而是强调将美从石头中“剥”出来。因而其作品往往有神来之笔,充满诗情画意,文气盎然,件件有新意,皆可称之为“孤品”;另一派是歙砚的技法与风格。在苴却石的吸引下一些歙砚雕刻艺术家来到攀枝花“安居乐业”。歙砚的雕刻技艺经过若干年的锤炼,已形成了一些易于继承和推广的技法,熔中国传统的诗、书、画、印于一炉,运用线条如行云流水,巧用绿膘,擅长薄雕,其作品富于传统文化气息。两派砚雕艺术不断地交流和影响,艺术的个性反而日益彰显,实乃可喜可贺!

1996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在苴却砚开发与创作中成绩卓著的罗春明“一级民间工艺美术家”称号授予罗润先、任树斌、俞飞鹏、程学勇、张正廉、姚贵昌“民间工艺美术家”称号。在此前后罗伟先、张峻山等12位四川省工艺美术大师,以及数十位省级工艺美术师在攀枝花从事苴却砚的开发和制作。如今,攀枝花砚坛名师荟萃,已有近200名艺术家和雕刻师在从事苴却砚和苴却艺术品的加工和创作,苴却砚的开发和研制达到了很高的水准。

近年来,随着苴却石砚的观赏性、收藏价值日益提高,攀枝花的砚雕艺术家们又创造出壁挂、摆件、茶盘、镇纸、印章、笔架、笔筒、幸运石系列等艺术作品,深受人们喜爱。在对外交往、旅游纪念、好友寄怀中,苴却砚系列产品已逐渐成为一张独具地方特色的文化名片!

(《仁和综艺季刊》2009.1)

 

 

 

特别说明:本文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本网将在第一时间侵删

网特别开通自助上传功能,只要您是网用户,可以发布:文章,诗词、艺术评论、艺术批判,艺术观点,艺术新闻等;发布方法:的后台上传发布的资料网将根据选择的栏目发布。你也可以将需要发布的资料发到邮箱(1435980968@qq.com)由本网给你上传发布。


 

 

 

 

 

评论
还可以输入 1000个字符
全部评论(9999